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系列新聞發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主題新聞發布詞
《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新聞發布詞
成都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 楊羽
(2018年7月13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感謝新聞界一直以來對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和關心關注!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這為成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新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出了決定,我們簡稱《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決定》,下面我做一簡要介紹。
一、公園城市內涵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重要指示,市委賡即成立公園城市規劃研究院,邀請國內外權威機構開展公園城市內涵、形態、生態價值、消費場景等課題研究,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多次征集意見,形成了廣泛共識。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文明為引領,是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它包含“生態興則文明興”的城市文明觀、“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城市發展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觀、“歷史文化是城市靈魂”的城市人文觀、“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觀。
二、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意義和目標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是新發展理念在城市發展中的全新實踐,是城市規劃建設理論的重大突破,是推進綠色生態價值轉化的重要探索,將成為我們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徑、塑造新時代城市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
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堅持“一尊重五統籌”總要求、堅持突出公園城市形態,按照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征程的總體要求,切實擔負起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重大使命和重大責任,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到那時,公園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形態和諧大美,城市品質宜人宜居宜業,城市生態價值充分彰顯。
三、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路徑
《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決定》圍繞人、城、境、業四個要素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路徑。
(一)圍繞建好“城”,構建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現代的城市形態。我們將大力涵養自然生態格局,以全域生態資源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本底,形成“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實施差異化區域發展戰略,設定全域綠色空間底限,優化市域空間結構,推動市域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加速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強化龍門山生態涵養保護,構建市域生態安全屏障。描繪大尺度公園城市肌理,統籌布局世界遺產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小游園和微綠地等多種類型公園,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三級天府綠道體系為骨架,串聯五級綠化體系,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綠脈”。營造蜀風雅韻的城市風貌,強化城市天際線規劃與管理,構建“三軸、四心、多片”整體景觀格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觀,打造光彩靚麗城市夜景體系。
(二)圍繞美化“境”,構建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城市綠態。我們將推進全域增綠,依托“兩山”區域,建設世界品質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富集區,展現林秀俊美的山地風光。推進增花添彩,優化植物色彩布局,實施花園式特色街區、園林景觀大道、市花市樹增量提質等增花添彩工程,呈現花重錦官的錦繡盛景。打造精品林盤聚落體系,重塑川西田園景觀,凸現茂林修竹的林盤景致。提升水環境質量,保護水生態系統,構建河流湖泊濕地系統,打造宜居水岸,重現水潤天府的河湖景色,讓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和美麗人居有機融合。
#p#分頁標題#e#(三)圍繞提升“業”,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高效的生產方式。我們將強化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體系,加快發展以新經濟為引領的環境友好型產業,推進知識、技術、信息等創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產業融合聚變;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導入綠色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引導資源向綠色高效集約方向聚集。建設清潔高效的綠色資源體系,加強污水再生回收利用,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工程,促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創新鄉村振興的產業模式,把鄉村作為體現公園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基底和最大載體,構建鄉村生態保護和自然資源增值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全面實施農村“環境革命”,推進鄉村振興示范走廊建設,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順應個性化、體驗化、品質化的消費趨勢,與“三城三都”建設相結合,打造新業態培育新場景創造新消費。
(四)圍繞服務“人”,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構建傳承創新、古今一體、別樣精彩的城市文態,引導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健康優雅的生活方式。我們將延續城市文脈,統籌歷史文物保護和城市更新,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構建“一環兩軸四線六片”歷史文化空間展示體系,留住反映和留存城市風貌與文化特色的“鄉愁”。大力發展天府文化,以城市公園體系和開敞空間為城市文化載體,構建城市文化標識體系,增強城市人文關懷,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會包容。優化綠色公共服務供給,從“在社區中建公園”轉變為“在公園中建社區”,營造綠色舒適的公園式社區,打造生態優質的公共服務空間,建設綠色智慧城市,解決好突出環境問題,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們鼓勵號召全民參與,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出行,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五)圍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通生態價值實現通道。把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作為生態價值向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等轉化的媒介和載體,構建生態價值轉化機制,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進一步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健全綠色金融支撐,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一。
同時,為保障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科學、有序、高效推進,我們將不斷提升建設公園城市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公園城市理論研究,建設公園城市專業智庫,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新模式的影響力。加強公園城市建設領導,成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整合職能建立公園城市建設管理機構,強化法治支撐和考核問責,推動工作落地落實。提升公園規劃營建水平,強化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管理,建立公園建設管理標準體系,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避免千園一面。強化重點領域示范引領,實施鹿溪智谷、交子公園、天府錦城三大示范引領性工程,讓市民更早感受到公園城市的魅力,有更多獲得感。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是中央賦予成都的光榮使命,是城市發展方式的全新探索,是值得我們久久為功、不懈奮斗的美好事業,真誠希望社會各界、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到公園城市建設中來,凝聚眾智、匯聚眾力,共同把成都建設成為美麗宜居的生活家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