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數據團一直關注城市的發展。最近在頭條的小伙伴那里看到一份《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白皮書》的報告,發現短視頻是一個解讀城市形象的新角度。于是,我們摘取了原報告的部分內容,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數據,撰寫了本文。
如蝴蝶效應一般,四個多月后的重慶洪崖洞景區熱度攀升全國第二,4.6萬平方米的彈丸之地日均客流量高達4.5萬人次。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像是新一輪的城市形象宣傳與搶人大戰。
而包括抖音在內的短視頻億級日活用戶量,更為各地展開移動端上的城市營銷奠定了堅實的流量基礎。
城市營銷的首要工作是打造城市形象,從PC端互聯網,到移動端圖文,再到移動端短視頻,技術更迭使得內容傳播的主體、形式、時間等都發生了較大改變。
由于短視頻時間短的特點,短視頻在具體闡述城市形象時很難呈現完整嚴謹的敘事,更多是在展示充滿煙火氣息的豐富細節。例如,重慶李子壩穿樓而過的輕軌、南寧十字路口的電動車大軍、馬鞍山怪坡水往高處流的奇景,以小見大,細節的呈現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千姿百態。
盡管單個短視頻的內容有限,但熱情踴躍的市民們提供了不同觀察視角的大量短視頻,讓城市細節不斷豐富,進而塑造出了立體飽滿的城市形象。
例如,大雁塔的光影秀、西北特色的地方飲食等內容令固化的西安“古都”形象得到活化;“不知身在第幾層”的山城特質、火鍋與美女的“火辣”內涵,讓具像化的重慶形象更有區分度;多元地方美食和成熟商業休閑設施,令“來了就不想走”的成都形象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示。
在短視頻面前,不只是大城市,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也能生機煥發。諸如滿城盡是電動車、 因高綠化率而生的“綠城”舊稱則成為新的南寧城市名片;古塔古寺古城樓,現代設施與古代建筑和諧共處的畫面讓正定的城市形象迭代完成。
短視頻對于城市形象提升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帶動城市旅游發展,還是輸出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提升效果也飛速轉化為可感知的多種實際收益。如西安、重慶這些短視頻營銷較為成熟的地區,近年來旅客量明顯提升。
然而,僅僅做好城市形象宣傳的工作是不夠的。成功的城市營銷不僅僅是吸引游客來,還要讓游客玩得開心、樂意消費。從這個角度來說,成都的表現比重慶更好一些:盡管成都的旅客流量只有重慶的一半,近年來的旅游營收卻與之基本持平。
在這場新型搶人大戰中,城市之間表面上拼的是美食美景、趣人趣事等軟實力,實際上還是在拼城市的基礎設施、發展活力等硬實力,這一點從各地的旅客人均消費力就能看出。#p#分頁標題#e#
沒有城市愿意籍籍無名,所以城市不能沒有話題。而如何做到與時俱進,并讓城市價值經久不衰,這是對每一座城市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