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15家銀行正在IPO排隊中。其中,紹興瑞豐農商行、重慶農商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大豐農商行等9家銀行申請A股上市,已進入“預披露更新”狀態。
時代周報記者 曾令俊 發自廣州
對銀行業來說,銀保監會的成立是2018年最大的事情之一。
銀保監會成立之后,銀行業監管并非放松,2017年強監管延續至今。這一年,監管文件出臺的頻次提高,對銀行違規的處罰力度和頻率也在加大。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銀監系統共開出2000多張罰單,罰沒金額超10億元。
同時,銀行頻繁通過各種方式“補血”。2018年12月25日,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多渠道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推動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
經濟學家、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國務院金融委研究銀行發行永續債,其主要目的是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創造新的補充資本金工具,永續債與一般的金融機構債、次級債等相比,更加接近于股權融資。“可以預見,永續債將成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政策工具。永續債整體風險不大,只要銀行不出現破產,永續債都是安全資產。”
頻發罰單
2018年的銀行業監管延續嚴厲的風格。
2018年,監管文件的頻率大大增加。2018年的前半個月,銀監會連下三道監管政策,強監管的態勢延續。1月5日晚間,銀監會出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瞄準銀行股權管理補短板,禁止多頭控股。這是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簽署的新年第1號令。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梳理,2018年銀保監出臺的文件對委托貸款、債券業務、同業行業的風險敞口、銀行間負債、資產管理業務等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
同時,銀行的處罰強度和頻率也在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銀保監會以及地方銀監局(含分局)針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違規行為,已經開出了2000多張罰單,其中主要涉及虛假存貸、嚴重缺乏貸款管理、不規范授信殼企業、票據承兌折扣業務行業背景審查不充分等。
“在銀行業強監管之下,對大銀行是好事。前些年,很多中小型銀行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快速發展業務,而在這輪監管之下,這些不合規的方式都被重點整治,對業務規范的銀行是好事,銀行業也會形成強者愈強的局勢。”華南一位長期跟蹤銀行股的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中小銀行上市潮
在IPO整體審核趨嚴的背景下,2018年銀行業卻迎來了一股不小的“上市潮”。與2017年僅有一家銀行過會的情況相比,2018年銀行IPO的步伐明顯加快。截至目前,已經有3家銀行成功掛牌上市,分別為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長沙銀行;另有4家銀行處于已過會狀態。
數據顯示,仍有15家銀行正在IPO排隊中。其中,紹興瑞豐農商行、重慶農商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大豐農商行等9家銀行申請A股上市,已進入“預披露更新”狀態,有望爭取早日進入初審會環節;重慶銀行、海安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等申請A股上市,進入到“已反饋”階段;12月21日,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發布A股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交所。
地方性銀行的上一波上市潮還要回溯至2016年,共有9家銀行過會。2016年下半年,銀行A股IPO重啟后,多家銀行蜂擁至A股市場,而蘇南地區成為多家農商行上市的聚集地。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說,2018年以來銀行上市的步伐有明顯加快的趨勢,對于上述中小銀行來講,除了補充資本,也有利于公司本身的做大做強。
密集補血
2018年也是銀行“補血”大年,一些上市銀行在資本金上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成了銀行“補血”工具。
2018年12月27日,中信銀行、江蘇銀行、交通銀行公告稱收到證監會批復,獲準發行共計1200億元規模的可轉債。此外,證監會也核準了興業銀行3億股優先股的發行。
數據顯示,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銀行已完成資本補充5315億,已公告但仍在進展中的規模7447億,其中包括定增352億元、優先股3310億元、二級資本債1305億元、可轉債2460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各項充足率指標皆出現下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0.1個百分點至10.65%;一級資本充足率下滑0.15個百分點至11.2%;資本充足率下滑0.08個百分點至13.57%。
中原證券分析師劉冉表示,目前大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可以滿足未來1–2年的業務發展需要,但過半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在支持更長遠業務發展時有明顯壓力。此外,國內版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辦法正在醞釀,部分全國性股份行或將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接受更高的附加資本監管要求。預計未來1–3年內,將有更多銀行出于業務開展需要與監管需要加入資本補充隊列。
#p#分頁標題#e#商業銀行仍在擴充補充資本的渠道。12月25日,金融委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多渠道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推動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目前,國內銀行業還沒有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金的先例,也沒有針對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的監管細則或發行指引。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此前監管部門并不允許銀行發行永續債來補充資本金。永續債的發行將給當前商業銀行資產表外轉表內補充充足的資本金,提供充足的可貸資金的彈藥。
中國銀行計劃發售至多400億元的永續債,以補充其一級資本,從而成為國內首家發行永續債的銀行。對此,中國銀行回復時代周報記者稱,2018年6月底該行股東大會批準了發行不超過400億元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正在持續研究有關發行方案。
“一方面,國有大行有補充資本金的要求;另一方面,歷史經驗也表明,國有大行都是金融政策創新的受益者,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債轉股實施機構等等,都是大行先行。”黃志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