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扈美榮
據《成都商報》報道,“眼看大雪封山,50萬斤蘋果來不及搶收,請大家伸出援手……”最近,一則關于鹽源縣蘋果的帖文在網絡上引發關注。針對此事,當地政府緊急發布聲明稱,帖文內容嚴重不實。
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一條信息經網絡傳播,很快就能讓很多人知曉。這幾年,由于產銷不對接,農產品出現難賣時,有關人士求助網絡促銷,確實幫助解決了不少難題。網絡營銷的有效性,被不良商家看到了,用來為自己謀利益。
為了讓滯銷的農產品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良商家欺騙大家,不惜違背真實的情況造假,把農產品滯銷帶給農民的傷害,描寫得很凄慘,極易博得大家的同情,大家紛紛購買滯銷的農產品。善良的人們哪里知道,他們掉進了不良商家的圈套,同情心被利用。不良商家為了一己之利,消費善良人的同情心,割斷了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紐帶,敗壞了正常的商業環境。同時,商家為了博取同情心,發布不實信息,在網絡平臺、微信朋友圈“病毒式”廣泛擴散,對同一品種農產品的產銷情況提供了虛假的信息,可能會影響到這一農產品的生產銷售。
“悲情營銷”向社會提供了虛假信息,坑了消費者,坑了種植者,褻瀆了人們的愛心,破壞了商業環境,必須嚴厲打擊,使得這一促銷方式退出市場,還銷售市場一片晴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