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這些問題再不解決,很有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死亡的原因:
醫美行業問題一:資金短缺型
這類機構在籌建初期,就對市場的前景和態度過于樂觀,沒有考慮到經營成本和資金周轉成本、回報周期,貿然進入,結果成立初期或者運營了一小段時間,,就資金鏈斷裂,宣布轉讓,虧損出局。
醫美行業的各類人才,滿了一個蓄積期后,就摩拳擦掌,想要自己做了,這類機構風險很大,因為醫美行業的某一領域的人才,在運作機構的時候,是不全面的,經驗也是不足的,社會資源更不足,再加上捉襟見肘的資金,很可能就是敗得一塌糊涂。據市場調研,創業成功的,僅占5%。
醫美行業問題二:人才短缺型
就目前來說,醫美行業還屬于是諸多社會行業中的混沌行業,各方面管理相對落后,尤其是人力資源,各家機構都是希望趕快挖到好的人才,短時間用完丟掉,再挖。根本沒有一個長遠的人才計劃(物色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目前這種狀況,也導致了員工對企業沒有忠誠度,沒有安全感,也不想完全的發揮出全部的能力,在大一點的機構里面更為明顯,混日子的員工不在少數。
一家正常健康發展中的機構,一定是在技術、營銷、運營轉化環節崗位上都有拿得起來、頂得住事的人,可是機構一旦發展起來了,諸多的老板就首先考慮怎樣先換掉這些人才,再引進“符合自己口味”的新人才,只可惜不一定對企業可口,甚至牽一發動全身,直接讓機構走下坡路,直至最后倒閉。所以沒有長遠的人才計劃,才是一個機構最可怕的事。現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人才成本也越來越高,與其大家互相挖人才,還不如自己在早期就制定一個人才的長遠計劃,這樣的機構運營起來才會平穩健康。
醫美行業問題三:胡亂經營型
現有的醫美機構老板,大都不是營銷管理類出身;有的是意識不到技術的價值,只占少數;有的是意識不到品牌營銷的價值,占多數,我重點說說對品牌價值的認識缺失型的老板。
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型機構老板,只知道做做網站,再做做微信、微博,或者做做網絡專題,最后花錢推廣推廣。是的,早期的市場競爭不激烈的時候,的確,機構就這樣就做起來了。但是今天,還沒有上升到一個品牌高度上看待營銷,那就不好說了。今天覺得這個項目好,就做這個,明天覺得那個項目好,就做那個,根本沒有一個整體的品牌項目規劃,在各種商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常規營銷的滯后性已經很大了,不針對市場調研做好品牌規劃,沒有集中火力針對有效一點(品牌核心訴求)去打營銷,企業肯定是很難做好的,結果大家看到的普遍現象就是:營銷團隊每天都很忙,就是做不出效果來。
還有就是,這類老板普遍容易被人左右思想,覺得今天想做點什么,就做點什么,只要聽到一點什么不好的東西,馬上就改變原有的思路,而根本沒有看到,你在做這件事的核心目的是什么,除了你的核心目的,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
對于胡亂經營型的機構特點,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不一一列舉。
醫美行業問題四:競爭倒閉型
在市場上原本有很多以前做得轟轟烈烈的中小機構,一旦大型機構進駐,價格戰大行其市后,業績就逐漸的不行了,甚至連人才也被掏空挖盡,這反應出企業經營中有很大的問題:這樣的機構背后,企業和員工只是單純的利益合作,員工的利益只要得不到保障,馬上就會離開。再加上沒有核心品牌項目或者對手無法復制的項目,結果價格戰一打響,顧客就會流失,更沒有業績來做支撐了。
醫美行業問題五:盲目擴張型
有些機構,在把機構運作到一定的業績后,就開始沾沾自喜了,玩擴大,玩連鎖,引資本,籌上市等等,希望用行業泡沫來迅速膨脹,泡沫的背后是很大的危機或陷阱,資金來源、內部管理模式,運營模式,人才模式,資源模式等等,一定要把這些考慮周全了,才可以擴張。因為貿然擴張而掛掉的,也不在少數。
醫美行業問題六:技術事故型
醫美行業因為出了醫療事故,轟然倒塌的,也是有的,比如在北京、武漢、杭州,都出現過,危機公關意識不夠,危機公關資源儲備不夠,這是遇到技術事故不能妥善處理的原因。有的老板,甚至還和事故當事人叫囂,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你的口碑和品牌價值,那不是花錢賠償的損失可比的。
縱觀中國民營企業的死法,一般有三種:大企業死于政商關系,中等企業死于集資,小企業死于商業競爭!讓人既感慨又無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
中國的醫美行業存在已久,在今年徹底爆發,被行業內甚至行業外的人普遍看好,被冠以“朝陽行業”頭銜。不過,醫美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同樣屬于民營企業,他們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詬病,如果這些詬病再不及時的“醫治”,那么,“朝陽行業”也是有成為“遭殃行業”的風險的。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呢,一夜紅傳媒提供了七條策略供行業人士參考學習。
1、建立健全醫院危機管理組織體系
醫院應設立高效的組織機構,明確其職責和任務,完善危機管理有關制度和危機處理程序,深入了解引發醫院危機的潛在因素,并隨時監察可能出現的危機,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機發生,能迅速、及時、高效地采取應對措施,協調處理危機引發的各種問題。醫院的危機管理組織結構框架主要由信息系統、決策系統、運作系統組成。
2、應對危機事件的原則
危機事件發生后,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向社會蔓延,醫院危機頃刻之間爆發,醫院的形象、品牌、效益等馬上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應對危機事件的工作中要把握幾個原則:第一是快速反應。一旦危機爆發,要做到“三個第一”,即第一時間、第一責任人、第一線。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第一責任人到位,第一線作戰。第二是及時化險為夷。當危機發生后,要及時調動一切資源和要素,采取得力措施,解決或轉化矛盾,使醫院早日擺脫危機。第三是引導輿論。把握輿論的主動權十分重要,以積極的態度和方式,把輿論引導到有利于醫院聲譽的方向。
3、進行危機模擬訓練
根據可能發生的危機,模擬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是實施危機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模擬訓練可強化全院人員的危機管理意識,提高員工應對危機的能力。
訓練時,應充分考慮到危機產生各方面情況,即從可能出現的最壞、最糟的狀況出發,以研究出一整套最佳的解決方案。此外,還應該注意收集國內外醫院處理危機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吸取他人的經驗,檢查和發掘自身潛在的危機因素。
4、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
醫院的溝通工作首先是醫患溝通。醫務人員要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醫患沖突。其次是與媒體的溝通。在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和對突發新聞追蹤的博弈上,新聞記者往往都會選擇后者,因此醫院危機事件的管理也始終避不開新聞媒介這個結。醫院在應對危機時,要保證自身的信息渠道暢通,全體員工要迅速對危機達成共識,通過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信息。
5、積累危機公關資源
醫院在發展過程中,要協調好與公眾的關系,所謂的公眾包括政府、社區、衛生、公安、物價、環保、媒體等組織團體。有了良好的媒體關系,有些危機事件可以在曝光之前得到消息,為醫院贏得公關時間,也可以在危機事件被曝光之后,用他們的智慧和手段,來幫助醫院化“危”為“機”,度過難關。通過媒體,讓社會了解事件的真相和醫院的態度,樹立醫院在危機中的良好形象。
6、樹立全員危機意識
增強危機意識不是某個領導或是某些員工的事,而是全體成員的責任。全員危機意識的樹立和強化,將有效提高醫院抵御危機的能力,就有可能化解潛在的危機,或者及早發現危機,延緩危機的蔓延。在危機事件中,醫院全體員工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醫院應普及危機管理知識,要使每一個員工從思想上做好應對各種危機的準備。
7、醫院要練好內功
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話題,是醫院的生命線,是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的過程。在醫院文化和醫院理念里,強化危機管理意識,加強危機文化建設,使這種文化與時俱進,醫院危機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