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恩真是醉了。
一場酒駕引發的危機,或許正在威脅陳喬恩偶像劇甜心女王的人設。問題是這一次,她能像當年的矮大緊同學一樣化解危機嗎?
據臺灣媒體報道,陳喬恩在臺北酒駕遭逮捕。戴著口罩的她4日一早近9時遭大安分局依公共危險罪移送臺北地檢署,檢察官訊問后,于上午10時35分依公共危險罪諭令10萬元交保候傳。
從危機公關的處理來看,陳喬恩反應不可謂不迅速,上午10時35分交保侯傳后不到兩小時,遭逮捕三小時后,就發出微博回應,表示對于此次錯誤行為極有可能導致的安全隱患誠摯道歉。據說面對警方也始終態度良好,誠懇配合。從事件性質上看,雖然涉及酒駕,但并未像當年的高曉松一樣造成交通事故。
但事件依然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對警方說只喝了“一灌啤酒”更遭臺灣學者打臉說至少喝了八瓶,從而遭遇臺灣輿論撒謊質疑,,更有網民喊出讓陳喬恩停止一切演藝活動,也就是退出演藝圈。
從內地網民態度看,表示接受道歉的人不少,但吐槽的人也有更多。
當年的高曉松酒駕事件,至今依然被認為是明星危機公關的典范,為什么同樣性質的事件,同樣的處理方式,換了一個時間段,換了一個明星就不靈了呢?
為什么酒駕危機公關難救偶像劇女王?陳喬恩該怎樣做,才能像高曉松一樣轉危為安?
三小時火速回應,為什么說陳喬恩的危機公關是正確示范?
吃瓜群眾關于明星酒駕的危機公關經驗多半來自于高曉松酒駕風波。那一次成功逆轉輿情的元素在這一次被充分地運用了,至少在危機公關策略和陳喬恩態度上是如此。
首先是危機公關反應夠快,從被逮捕、交保候傳到致歉微博發出,僅僅在3小時左右,無論是否存在團隊協助,都是非??斓膽獙λ俣攘?,這種直面輿論的態度和應對效率本身的確是對公眾最好的危機公關課。
其次是陳喬恩微博回應也沒有回避問題,致歉、并就曝光的酒駕問題做了清晰的解釋。而且在致歉聲明中,我們看不到“僅”或“只有”這樣的回避性字眼。
一開場就表示道歉——“對不起,讓大家擔心了。”
第二句立刻道歉——“我對于此次錯誤行為極有可能導致的安全隱患誠摯道歉。”
第三、四句是說明過程,一句不多、一句不少,清晰明確說明事實——“我昨天晚上在家中泡澡喝了酒,之后駕車去家附近買宵夜吃。在半路遇到警察叫停之后,停車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博回應中,陳喬恩并沒有對喝酒數量進行說明,“一罐啤酒”是來自她對臺灣警方的陳述,但這個不精準的陳述可能成為了整場危機公關的致命bug。
最后是再次表態、道歉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我一定吸取這次事件的教訓,日后絕對不會再違反交通規則。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他人的不負責,對于我做的不好示范,感到非常抱歉!也讓大家擔心了,對不起!”
從危機公關角度看,這篇微博最大的特點是誠懇。沒有任何推諉,明確承認,自己就是酒駕了。一篇不長的微博中多次向公眾道歉。而在事實陳述上做到了少而精(less
ismore),從而避免了不當陳述引發新的輿論風波。
最后,陳喬恩在危機公關中也做到了信息的統一出口。繳交10萬元臺幣交保金后,在地檢署被媒體包圍,陳喬恩一路低頭不發一語,短短數十公尺的路走了10幾分鐘,媒體頻頻發問,陳喬恩也僅以“對不起”回答。最終表述以微博發文為準,最大限度保證了信息一致性。
事發后,雖然陳喬恩“七朵花”團員趙小僑和賴薇如透過兩人的經紀人回應,但沒有和陳喬恩發言構成任何矛盾,反倒是對陳喬恩道歉的有力補充:“喬恩發生這件事情我們也覺得很遺憾覺得很抱歉,她自己的疏忽造成給社會不良的示范,她自己也很抱歉心情也很不好,也希望大家可以給喬恩一個機會。”
“因為她自己平常在臺灣也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平常姐妹聚會也是在她家,她很少出門,那天喝了酒泡了澡,酒精濃度可能稍微高了一點,當下她也疏忽了,所以才會導致現在的狀況。我們都很擔心她,也謝謝大家對她的關心。”
這一場一氣呵成的危機公關,幾乎囊括了高曉松酒駕危機公關致勝的幾大至關重要的元素:道歉,誠懇認錯,不回避事實,承擔負責,提出改正方向。
BUT,陳喬恩合理運用的危機公關策略為什么不但沒能再次化解風波,輿情反而反轉了呢?這兩次事件之間哪里不同了?
為什么陳喬恩說喝1灌多啤酒被打臉?但“酒神”人設才是危機應對的致命傷
陳喬恩危機應對對于化解危機必定還是起到了緩沖作用,最低限度沒有加重負面信息的二次傳播,然而做公關永遠很難踏入同一條相同的河流,危機在不斷變化,策略效果也會因時因地因人而變。
主要的原因,還是當下的媒體和公眾越來越理性了,甚至可以說是挑剔,任何明星危機應對,都必須面對輿論從頭到腳的打量,而這一次的陳喬恩危機公關雖然沒有問題,但不是所有正確的危機公關都能化解危機,而在危機公關之外,陳喬恩至少犯下了兩大錯誤:
一是說喝了“1罐多啤酒”被打臉成為危機應對的致命傷。這次最令外界質疑的,就是陳喬恩向警方供稱僅喝1罐多的啤酒,但是酒精測值竟高達0.67,有節目找來警官現場喝啤酒實測,陳喬恩到底有無說謊?
該警官在節目現場喝啤酒實測,首先喝完一罐330ml的啤酒,測得酒測值為0.08,接著喝完第2罐啤酒,酒測值也只到0.16,與陳喬恩所謂的一罐啤酒飆至0.67的數字相差甚遠,也讓主持人驚呼:“所以陳喬恩就在說謊嘛!”
陳喬恩真的說謊了嗎?我們都知道洗完澡喝酒會提高酒精測試濃度,所以正確的測試方法至少是讓警官洗完澡后在做測試,但是臺灣綜藝節目要的是節目效果,或者說,要的就是主持人最后那句——“所以陳喬恩就在說謊嘛。”
并且從法律角度看,陳喬恩在面對警方問訊時說出喝了1罐多啤酒,是否可以作為證詞,顯然還需考量。這樣對陳喬恩言論“定罪”,并不公平。但這樣造成的形象傷害依然形成,并且難以挽回。
二是人設危機。
多年來,陳喬恩的對外宣傳,以及形象塑造的重點都集中在了甜心偶像劇女王上。而這次危機公關事件恰恰打擊了這種甜心女王的過往人設,這或許也是陳喬恩危機應對真實的問題所在。
有爆料稱陳喬恩入行之初就曾傳過有酗酒、耍大牌等脫序行為,甚至有一次錄影時全身散發酒味,一度傳遭當時的經紀公司喬杰立冷凍,幾年后才被解凍。其實都是來自陳喬恩自己上節目的自述。
又有爆料稱陳喬恩去年3月才在微博上發文透露,營養師提醒她寧愿吃3碗白飯也不能喝1瓶啤酒,并感概地寫下「這是一杯告別的啤酒」,結果戒酒不到1年,又因為酒駕上頭條。
事實上,她平時愛小酌兩杯的習慣也是圈內有名,2009年還被媒體拍到私下在居酒屋喝酒的樣子,當時她沒脫鞋子就將腳踩在椅子的坐墊上,完全旁若無人地放開暢飲,拿起500ml的生啤酒喝下,模樣非常豪邁,當時還被報導形容為喝酒后太放得開、德行差。
從這次危機應對能看出,全媒體時代無孔不入的爆料,這對任何一個明星的公關都是挑戰。輿論環境的變遷對明星危機公關的應對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了。
或許只有危機發生時才能考驗一個明星的人設危機防御體系是否完善。這么多的負面渠道,能想象陳喬恩團隊在疲于應付,只能等待事件隨著新聞周期的衰減而平息,就像有網民說陳喬恩是冒死為李小璐解圍,雖然是調侃,但卻說出了危機公關的規律:下一場別人的危機永遠是最好的危機公關。但誰知道別人的危機什么時候來?
事實上,好的公關并不是零負面,而是日常對明星人設的維護與建設。平日里留下“酒神”人設的bug,不出現輿情危機還好,一旦出現,分分鐘成為人設揮之不去的硬傷。
高曉松的危機公關,陳喬恩為什么學不來?
當然你可能會反駁,高曉松也是著名的酒神啊,為啥高曉松的危機應對陳喬恩學不會呢?其實還是明星個人人設、風格決定的。
從危機應對的術的層面看,媒體的報道,有圖有真相,否認肯定是躲不過去了,而大多數明星為了“顏面”還是選擇在危機公關時否認,或者想盡辦法“甩鍋”。而高曉松當年危機應對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毫不否認,誠懇道歉,一句“酒令智昏以我為戒”,最終不僅挺過了危機,也完成了人設再造。
但是這一切是有前提的,就是公眾早已接受了高曉松詩酒放縱的率性人設,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認錯道歉,口碑才能形成疊加效應。
但是陳喬恩是偶像劇女王??!
回看陳喬恩的危機公關,其道歉的誠懇程度其實更高。錯了就是錯了,承認,并道歉,然后整改。這是陳喬恩的危機公關思維,但無論如何道歉認錯,酒駕被捕的形象,與她在《薰衣草》、《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包括內地偶像劇中的形象相差過大,這可能就是陳喬恩學不來高曉松危機公關的原因。
假如時光能倒流,陳喬恩應該如何危機公關?
那么陳喬恩危機公關是否就真的無解呢?假如時光能倒流,陳喬恩整個危機公關的重點不是聲明,而是防爆。
今天的明星危機公關必須防線提前,從藝人到團隊一定要有敏銳的防爆感知,要有危機意識,要做好風險防范,對明星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必須做好日常梳理,心中有數,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危機防范策略。
像李小璐這樣肆無忌憚的發微博,或者陳喬恩這樣對“酒神”行徑口無遮攔,顯然都是危機公關的大忌。
說到底,藝人對自我形象的日常維護很重要,不能讓觀眾平時就撲捉到太多“解讀空間”。
陳喬恩酒駕事件出現后,原本這場危機公關還是有機會“轉危為安”的。但陳喬恩“一罐多啤酒”口誤出現后,引爆輿論,又令“酒神歷史”沉渣泛起,最終令局面難以收拾,而失控正是所有明星危機公關的噩夢。
酒駕危機公關為什么難救偶像劇女王?因為生活終究不是偶像劇,所有的危機應對也不僅是危機公關本身的勝利,而是一場漫長的明星人設維護持久戰。
即使三小時火速回應,陳喬恩在酒駕危機爆發之前,早已完成了“酒神”人設的塑造,只待風波一起,觀眾迅速對號入座,這樣的人設重建,顯然不是一場危機公關可以解決。
當年高曉松的危機公關,陳喬恩不是學不會,而是學不來,因為偶像劇女王終究不是大長腿男神高曉松,當年的應對策略沒錯,但沒有輿情危機是完全相同的,也沒有危機公關策略能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所以當年的辦法未必能解今天的圍。
說到底,陳喬恩酒駕危機防范的辦法其實只有一個:對酒駕說不。時光無法倒流,這個最實用的危機防范策略,陳喬恩顯然是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