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北京東南三環外的四川龍爪樹賓館,首屆四川扶貧產品暨特色優勢農產品產銷推介會在這里舉辦。
這是“四川扶貧”標識產品首次進京亮相。194家首都商界企業簽訂川貨購銷合同總額達37億元,其中,“四川扶貧”標識產品24.3億元。
除了大宗訂單,現場零售同樣火爆。到12月23日活動結束,現場準備的貨物基本賣空,有些展位此前已經多次補貨。
本次產銷推介活動舉辦地并非人流密集的商圈,那么,首次進京的“四川扶貧”標識產品為何一炮而紅?
□本報記者 寇敏芳誰在買?
采購商提前下單,市民現場搶購
“本次產銷推介活動雖然只有兩天,但采購從一個月前就開始了。”省政府駐京辦經濟協作信息處處長許可說,省市駐京機構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委、央屬企業、高等院校等,開展營銷推介,促成一批意向。
和以往“大水漫灌”展銷思路不同,此次產銷推介活動走的是“精準滴灌”的路子,主要邀請首都餐飲業和川菜龍頭企業、大型商超、批發市場、電商平臺、中間商、配送商前來采購。
活動中,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北京簡陽商會簽訂7億元的采購合同,后者將利用商會企業資源組織四川的農產品貨源,包括甘孜的花椒、蔬菜等。眉州東坡集團與阿壩州花椒種植合作社簽訂采購協議。“我們每年在四川生鮮采購超過2億元,約占總量的一半,接下來還要擴大采購量。”眉州東坡集團副總經理陸陽說,公司已組建30多個采購站,深入四川田間地頭,尤其是貧困地區,與當地合作社及種植大戶合作,從源頭把控生產,“既讓我們的食材品質可控,又能帶動貧困地區農戶脫貧。”
除了有意向的大宗采購商,活動主辦方還發動在京四川鄉友推廣,吸引來不少“川味”愛好者。在北京工作近30年的楊明友買了100多元的生鮮蔬菜,打算分享給親朋好友;一位商務部的工作人員專門來到廣安展臺,購買龍安柚等特產,用實際行動支持對口幫扶地區;來自豐臺區的北京市民茹海云從四川的朋友處得到產銷推介活動消息,專程前來品嘗四川風味小吃。據統計,活動期間共有4000余人現場購買川貨。賣什么?
“四川扶貧”一馬當先,果蔬打開市場
“龍安柚是貧困地區的產品嗎?”北京京源農影文化傳播中心是一家商業服務類企業,總經理許永飛看到“四川扶貧”商標眼前一亮,趕緊拍下照片發給產品團隊。經過現場洽談,該公司打算采購60萬元的龍安柚。
“有公益性標識的扶貧產品,號召全社會優先購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介紹,凡是對“四川扶貧”標識產品進行推銷的企業、商超、平臺都將得到政府財政方面的支持。
除了企業,不少北京市民也沖著“四川扶貧”標識選購產品。北京市民呂秀云帶著7歲孫子前來逛展,特意挑選了貼著“四川扶貧”標識的核桃、土雞蛋等特產,“主要是因為產品質量好,順便還能獻愛心。”
此外,本次產銷推介活動商品熱賣還離不開主辦方對產品種類的精挑細選。活動中,專門開辟生鮮農產品展銷區,集中了全省30多個縣的特色主打果蔬,包括豌豆尖、兒菜、折耳根等時令蔬菜。
“北京冬天干燥,而四川小吃多麻辣,不對北京消費者口味。”許可說,通過對北京消費市場的分析,省政府駐京辦對參展產品提出建議,用清甜多汁的四川果蔬改變北京消費者對川貨的印象。兩天活動中,生鮮區成為最受歡迎的區域,共賣出20余噸產品,補貨10余次。
(本報北京12月23日電)